2015年湖北成考專升本政治重點梳理: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湖北2015年成考專升本政治重點梳理: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2015年湖北成人高考將于10月24、25日舉行,湖北成人高考網(wǎng)整理了2015年湖北成考專升本政治重點知識梳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一)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1.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的含義及其關系
`(1)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哲學的內容,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世界觀亦稱宇宙觀,是人們關于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總的根本看法和觀點。哲學作為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邏輯形式進行理論加工而建構起來的知識體系?!?/p>
(2)哲學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哲學是關于世界的本質和一般規(guī)律的學說,是對整個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系的總體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對一切具體科學和實踐活動有普遍方法論的指導作用。方法論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p>
(3)哲學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為哲學的產生提供實證知識和基礎。哲學從具體科學中概括出一般結論。哲學與具體科學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
(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
1.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方面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質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誰是本原,誰是派生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學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即思維能否認識現(xiàn)實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學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fā)解決哲學基本問題。
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的理由:這是由哲學的特點決定的;是任何哲學不能回避的問題;它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普遍存在的根本問題;它是解決其他一系列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一切哲學體系的基本路線和方向?!?/p>
3.哲學基本問題的意義:它為研究哲學發(fā)展史提供了一條基本的指導性線索;它提供了劃分哲學基本派別的唯一的科學標準;它是反對形形色色唯心論、不可知論的銳利武器;它是實際工作中的基本問題,為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個根本原則?!?/p>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歷史形態(tài)
1.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歷史形態(tài)
(1)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世界本質上是物質的,意識是物質派生的,是對物質的反映。
(2)唯物主義哲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個歷史形態(tài):第一個歷史形態(tài)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它的根本觀點是用某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原初”物質形態(tài)來解釋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氣等,并且認為這種或這些物質形態(tài)是運動變化的,它體現(xiàn)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樸素結合,但具有直觀性和猜測性。第二個歷史形態(tài)是近代機械唯物主義,亦稱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它堅持反對唯心主義,并力圖把哲學和自然科學結合起來,以理性反對迷信,以科學反對宗教神學和“君權神授”,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哲學先導”,其局限性和缺陷是:
①機械性。它用機械力學解釋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把一切運動形態(tài)歸結為機械運動。
②形而上學性。它不懂辯證法,不把世界理解為一個過程,而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永恒不變的,否認事物的內在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③不徹底性。它沒有把唯物主義貫徹到底,沒有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自然觀是唯物主義,在歷史觀上陷入唯心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合稱舊唯物主義。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不把對象當做實踐來理解,不了解實踐是現(xiàn)存世界的“基礎”。第三個歷史形態(tài)是現(xiàn)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p>
2.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及主要形態(tài)和存在根源
(1)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質;物質是第二性的,是精神、意識、思維的派生物或表現(xiàn)?!?/p>
(2)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類型,即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質歸結為個人的感覺或意識。例如,18世紀英國哲學家貝克萊提出事物是“感覺的組合”、“存在就是被感知”,中國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就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陀^唯心主義則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質歸結為脫離物質世界,并在所有人之外而獨立存在的“客觀精神”,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是這種精神實體的派生物或表現(xiàn)。例如,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整個世界是所謂“絕對觀念”的“外化”,中國宋代哲學家朱熹認為“理在事先”,理是萬物之本,都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p>
(3)唯心主義的根源:唯心主義產生和存在的社會歷史根源在于生產力和科學技術不發(fā)達,以及腦體勞動的分離,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其階級根源是在階級社會中,唯心主義因為符合沒落的反動階級、集團的需要,受到他們的支持和擁護而長期存在。其認識根源在于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分離。在認識過程本身存在著陷入唯心主義的可能性。片面夸大認識過程中的感覺、經(jīng)驗因素,把它們看成不依賴于物質的、第一性的,就會導致主觀唯心主義。片面夸大認識過程中的概念、理性因素,則會導致客觀唯心主義。列寧指出,主觀性、直觀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是唯心主義產生和存在的認識根源,哲學唯心主義不是“胡說”,而是生長在人類認識之樹上的“一朵無實花”。
3.一元論和二元論
一元論是認為世界萬物只來自一個本原的哲學學說。它可以區(qū)分為唯物主義一元論和唯心主義一元論。唯物主義一元論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物質,唯心主義一元論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精神?!?/p>
二元論是主張世界存在物質和精神兩種各自獨立、性質不同的本原的哲學學說。其典型代表是17世紀法國的笛卡爾。他認為,物質和精神是兩種性質不同的實體,兩種實體性質各異,各自獨立,互不相通,互不依賴,共同構成世界的兩個本原。二元論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它認為有一個完全獨立、不依賴于物質的精神實體,否認了世界的統(tǒng)一性,割裂并歪曲了物質和精神的真實的相互關系。笛卡爾最后不得不求助于上帝這一“絕對的實體”,把物質和精神統(tǒng)一起來,最終還是倒向了唯心主義?!?/p>
4.哲學的黨性或黨派性原則
哲學的黨性或黨派性是指:唯物主義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唯心主義則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對立。超黨性的哲學是不存在的,哲學的黨性是其階級性在理論上的反應。
熱點關注: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wǎng)為準!
湖北成教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成考政策、通知、公告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