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文化概論》復習資料(4)
三十一、南北佛教的不同:
南朝佛教與北朝佛教的特點
?。?)在南朝,皇帝和士族對佛教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南朝士人信佛,“‘偏于談理”,實際延續(xù)的是玄學清談的習慣,喜好的是佛教所含的哲理部分;對儒、釋、道三家義理往往喜歡作調和之論。南朝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基礎,所以接受外來宗教顯示出鮮明的本土色彩。南朝雖然也大興佛法,但舍身出家的人相對北方而言數量要少得多,而佛教與中國固有文化的沖突一般也只表現在理論上。
?。?)北朝“偏于教”,其含義是北朝人的信教重在照佛教所說的去修行,以擺脫輪回,所以特重禪法。在南朝,雖然奉佛是那個時代上上下下的事,但在廣泛的民間,古老的禮教仍然發(fā)揮著相當的作用。北朝則不同,盡管各新建的邊地民族政權多重視中原文化的提倡,但佛教對民間的影響,恐怕要更加深入普遍。南朝信佛喜歡興建寺院。北朝則喜歡立塔造像。建寺院是重視僧人,以便與之論理談玄;造佛像則重在禮佛敬神,或往生安樂之土,或求當世福報等等。出家在生命的層次,可以擺脫六道輪回;在現實層面,可以擺脫沉重的租稅賦役,所以北朝僧人特別多。
三十二、簡述南方的民族融合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不僅是北朝的現象,也發(fā)生在南朝境內各民族之中。中原人群的南遷及對南方的開發(fā)過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過程。南朝被融合的民族主要有蠻、溪、俚、僚等。蠻分豫州蠻、荊州蠻和雍州蠻,分布范圍大體在今湖南、湖北境內和陜西、河南一帶,有的還進入當時北魏境內。這些民族其實都是些山地居民,生活多以種植糧食為主。南朝政府或用武力迫使他們成為國家納糧交稅的編戶齊民,或在這些民族聚集區(qū)內設立左郡、左縣直接統(tǒng)治。經過長期與漢族的雜居,族群界限逐漸消失。
三十三、簡述魏孝文帝的改革:
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各內遷民族中,以鮮卑人拓跋氏一支為最晚,入主中原以前漢化最淺。逐漸拓跋氏開始拋棄自己的習慣,采用漢族知識分子的建議,實施均田制,切實地促進了鮮卑人從游牧向農業(yè)居民的轉化。孝文帝的改革,帶有濃郁的“南朝化”特征,遷都洛陽、改用漢姓;最帶模仿南朝痕跡的是定族姓,將鮮卑族貴族人為地門閥化。從民族融合的角度看,孝文帝的措施,無疑是積極而開明的,但就當時的歷史條件看,孝文帝的措施多是不計后果的。遷都洛陽,使北魏政權失去了穩(wěn)固的部族基礎,定族姓也無形中把部族中的不平等表面化、合法化。特別是遷都以后,南遷的鮮卑貴族與留在北方的貴族之間也產生了巨大的貧富差異。加之奉行排抑武人的做法,最終導致了部族內部的分化,以致六鎮(zhèn)武人的起兵。漢化的趨勢~時間出現逆轉。
三十四、南方經濟的高漲:
在南方的長江中下游流域,中唐以后水稻農業(yè)獲得了長足發(fā)展。人們大興水利,促進了稻作農業(yè)向集約化方向擴展;曲轅犁也被廣泛使用于水田了;插秧技術得到推廣,早熟的品種被引到那里:這一切促使著稻米產量大幅度提高。南方的稻米對減輕全社會生存壓力有重要意義,也是唐宋時期國脈所系。糧食產量提高了,丘陵旱地也被開墾出來了,有更多的土地用來種植經濟作物。
茶葉在唐代就成為包括一般平民百姓在內全社會的日常消費。在全國販運茶葉是有利可圖的事業(yè)。茶樹、桑樹、漆樹、竹子廣泛栽植。經濟作物的發(fā)展即手工業(yè)在南方有長足的發(fā)展。陶瓷制造業(yè)唐代前期中心在北方,以后逐漸南移,到宋代,景德鎮(zhèn)已經變?yōu)樘煜麓啥?。而陶瓷制品也在唐宋之際成為百姓一般性日用品。此外像鹽業(yè),礦冶業(yè),南方都有長足進展
三十五、市井文化的興起:
城市不僅累積著財富,也薈萃著人文,興起了適合市民階層審美趣味的市井文化。
1.話本:講述歷史及人世間故事的“說話”從中唐以后就興旺起來,有了行會并在南、未進入“黃金時代”。記錄“說話”的文章叫“話本”,是后來白話小說之祖。
2.宋雜?。涸谕呱峁礄谥醒莩?,并且已商業(yè)化。以溫州為發(fā)祥地的南戲與雜劇南北相應。此外還有滑稽戲、傀儡戲、影戲等等,都在市民中找到了自己的觀眾。
三十六、新黨舊黨的分歧:
道統(tǒng)在宋代演變?yōu)椤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和“為萬世開太平”的精神氣概;心性內容則由深感唐末五代“無廉恥”的士人發(fā)展為理學、道學。北宋實行的文官政治,士大夫集政治家、詩文家、學問家于一身,本著各自的道德學問及對現實問題不同的理解為政,宋代士大夫出現類似后世“黨派”的政治群體。北宋有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和以司馬光等為首的“舊黨”。
試圖以種種新的政治舉措改變王朝“積貧積弱”局面的屬于新黨,以“擾民”、“生事”、“與民爭利”為理由反對這種變法的為舊黨。新黨代表士大夫積極有為的精神,舊黨也不能簡單地視為“反動”。兩派的分歧產生于對現實的不同理解。舊黨認為,現有政治體制及種種政策本身并無問題,問題出在官員們不能正確執(zhí)行,而且與其像新法那樣向民眾開財源,不如從皇帝及朝廷的節(jié)約做起。同時舊黨許多人更敏銳地注意了“吏治”問題,即王朝各級行政官僚、胥吏實際存在的因循及弄權舞弊的問題。新法必須由人去執(zhí)行,但有這樣一批官僚實際操作,再好的辦法也得變質。新黨則更多從應當如何一面去思考問題,王安石所設計的方案,如果真正被實行,也的確能起到改善社會的作用。然而問題是他先就遇到了舊黨的阻力,此外也正如舊黨所說,官僚胥吏們在執(zhí)行新法時的上下其手產生的副作用極大。眾多的官員不同意他的變法,王安石就用迎合他的人,變法中營私舞弊現象越發(fā)嚴重。王安石變法一時間起到一定作用,有的措施還被證明行之有效,然而總的說來卻是失敗了。但變法本身確實體現了宋代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積極進取精神。
三十七、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點:
在元朝,遼、金治下的臣民被通通視為漢人,久之他們之間原有的區(qū)別消失了。部分進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漸變成農業(yè)居民,在元朝中原統(tǒng)治崩潰后,改用漢姓,也融合在這北方新形成的漢族之中了。今天的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漢族后裔。同元朝征服者一起進入中原的色目人,經過長期與內地其他各族人民的雜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學習,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即回族。這表現出元代民族融合不同以往的特色。
三十八、元朝政治在經濟上的負面影響:
廣開牧場,實施屯田,搜刮民財:蒙古人是在南方經濟持續(xù)高漲的情況下入主中原的,元朝統(tǒng)治傷害了這一發(fā)展勢頭。這仍與蒙古貴族政治觀念簡單粗陋有關,被征服的土地既然是戰(zhàn)利品,掠奪財富就是應該的了。在北方,元朝恢復經濟的辦法是廣開牧場,實施屯田;大多數土地是強奪民田而來的。在這些土地上盛行的是農奴制。在江南,原來屬于南宋的官田變成新王朝的官田,強占土地的現象同樣嚴重。地位最低的南人地區(qū)賦稅征收十分沉重,政府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七來自江浙。特別是忽必烈后期用色目人阿合馬執(zhí)政,對江南的搜刮十倍于當初。元朝兵權掌握在蒙古貴族手里,財權則操持在色目人手里。阿合馬執(zhí)政期間,任用色目商人實施一種包稅制度。政府確定稅額,主要由色目人和漢族官吏去包辦,至于實際征收多少政府不問,剝奪民眾達到敲骨吸髓的地步。
阿合馬還實行以清理官司錢財欺隱拖欠為名目的所謂“拘刷”、“打勘”法,鄭所南《心史》揭露“打勘”法為“騙財之術”,百姓受害,連執(zhí)行的州縣官吏也叫苦。壟斷鐵、銀礦業(yè),實行鹽鐵專賣,所造的鐵器質量粗劣,強行賣給百姓。此外,濫發(fā)紙幣作為搜刮民財的手段。蒙古人對匠人十分尊崇,但這并沒有給他們帶來福氣,蒙古兵馬所到,重要的行動是搜羅匠人,把他們集中到官府的作坊里去。而元朝時期,被稱作“驅口”的戰(zhàn)俘奴隸特別多,販賣人口的現象相當突出。
三十九、元朝時期的文人與戲?。?/STRONG>
在政治上失去前途,逼使著元代一些有才華的知識分子在文學上獲得成功。他們加入了在過去無論如何也看不起的藝人的行列,把兩宋以來逐漸流行的戲劇劇本的寫作,~下子推向一個高峰。
這就是以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等為代表的雜劇劇本的創(chuàng)作。中國的戲劇發(fā)祥于市井社會,但若沒有元代讀書人的介入,它就不會發(fā)展那么快,文學水準那么高。更重要的是他們獨特的社會處境,避免了一種慣例的重現,即文人把一種藝術過分雅化,弄得一般百姓欣賞不了。無雜劇的劇本即使在今天讀起來,也可以看出它是把文人才氣、高雅與內容上的貼近民眾生活,完美地結合在戲劇特有的藝術方式中了。他們的劇本或對生活揭露批判如《竇娥冤》,或漚歌愛情如《西廂記》,或曲折地表露民族意識如《漢宮秋》,都從不同側面表現了民眾的現實和意愿。他們還發(fā)展出一種新穎的異乎傳統(tǒng)的詩歌形式即散曲。
四十、清代學風變化的原因:
1.文字獄是使知識分子走向純而又純的學術研究的重要原因。
2.清代學風的變化還有著學術史本身方面的原因。從宋儒那里就有“尊德性”與“道問學”的分歧。在成賢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熹特別強調多學多思,另一派如陸象山,就強調多讀書致知對發(fā)明心性沒有好處甚至有害。后一派的意見在明朝王學興盛的時代,是占了上風的;但明朝的滅亡,教訓了人們不能只是空談性理,還應該博學以致用。正是在這兩方面的作用下,考據之學漸漸興旺起來。學者們對傳統(tǒng)的經史文獻進行了大量的考正、???、輯佚、辨?zhèn)魏妥⒔夤ぷ?,整理了一大批文獻。因為這樣的工作在清乾隆、嘉慶年間特別興盛,所以稱之為乾嘉學派。這一時期的學術成就,對后代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是有很大幫助的。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
092023-03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匯總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匯總
-
092023-03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6)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6)
-
092023-03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5)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5)
-
092023-03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4)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4)
-
092023-03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3)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3)
-
092023-03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2)湖北自考《現代漢語》章節(jié)復習題及答案(2)
已幫助10w萬+意向學歷提升用戶成功上岸
毛澤東思想概論
培訓優(yōu)勢:課時考點精講+刷題+沖刺,熟練應對考試題型。全程督促學習,安排好學習計劃。 毛澤東思想概論...自考培訓英語二
本課程既是一門語言實踐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質課程,它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使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 英語二...自考培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本書包括兩個部分:自學考試大綱和基本原理。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發(fā)展,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社會及其進程,共產主義社會及其進程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自考培訓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科學性、知識性以及實踐性和修養(yǎng)性。它包羅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質、學習成才和法律本質等內容,指導和回答大學生在人生、抱負、信念等方面遍及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自考培訓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依據中央審定的普通高等學?!爸袊F代史綱要”編寫大綱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設計了十章,集中講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一直到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16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歷史。 中國近代史綱要...自考培訓
![湖北自考網微信公眾號 湖北自考網微信公眾號](/yx_style/images/ewm.jpg)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