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概論筆記論述題歸納匯總(二) -自考串講筆記
3.1、為什么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答: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因為:(1)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fā)展生產力,在生產力不發(fā)達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更要集中力量發(fā)展生產力,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了我們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只有不斷地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才能擺脫社會生產的落后狀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3)是建立強大的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的需要,只有搞好經濟建設,才能逐步建立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從而才能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鞏固社會主義制度。
3.2、為什么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答:四項基本原則,是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馬克思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鄧小平的一貫思想,他強調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因為:第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四項基本原則規(guī)定了我國走什么道路、實行什么樣的經濟和政治制度,由誰來領導和以什么作為指導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則問題,決定著國家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關系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運。第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證。它對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1)保證有一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保證有一個團結穩(wěn)定的環(huán)境;(3)保證有統(tǒng)一的意志和統(tǒng)一的行動。第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的一條根本經驗。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在這個根本原則問題上有絲毫動搖。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yè)、整個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就會使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重演舊中國那種四分五裂、備受凌辱的歷史。
3.3、怎樣理解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的相互關系?
答: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互相貫通、互相依存的。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黨歷來堅持的根本原則,但是,如果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同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新的時代內容相結合,還是堅持那種不能擺脫貧窮落后狀態(tài)的政策,那就無法正確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因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相結合的產物。我們所講的改革開放是四項基本原則為基礎的改革開放,是有利于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而我們要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是同現(xiàn)階段新的時代內容相聯(lián)系的。所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統(tǒng)一的,統(tǒng)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 我們的改革開放所以能夠健康發(fā)展,就在于它是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前提的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這是二十多年來我們的事業(yè)勝利前進最可靠的保證。
3.4、為什么說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
答:改革所以是一場新的革命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目的和功能上看,改革是為了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我國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雖然是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但是作為它的實現(xiàn)形式的是具體體制,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越來越不適應我國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成為嚴重阻礙生產力進一步發(fā)展的障礙。因此,必須對它進行根朱性改革。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解放生產力,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態(tài)。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是一場革命。第二,從廣度工看,改革是社會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體制的全面改革。改革舊的經濟體制,用適應現(xiàn)階段生產力要求的市場經濟體制取代計劃經濟體制,是改革的最基本內容。但是,改變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經濟體制必然要受到舊的政治體制和其他體制的制約和影響,這就要求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必須相應地進行其他體制的配套改革,制別是政治體制改革。因此,我們目前所進行的改革是全局性、整體性的,表明它的革命性質。第三,從深度上看,改革不是原有體制細枝末節(jié)的修補,而是對它的根本變革。原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對生產力的嚴重不適應,已經不是個別“環(huán)節(jié)”、“方面”的問題,而是全局性、整體性的, 因此對它進行細枝末節(jié)的修補已不能解決問題,必須進行根本性改變,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取代它。從社會制度的角度來講,這種取代是一種量的變化,沒有發(fā)生根本質變,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但從具體體制的角度來講,這種取代是一種質變,是一種革命性變革,實質工是一場革命。當然,這種革命不是傳統(tǒng)意義工的革命,不是改革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而是在黨的領導下對原有的經濟體制和其他體制進行革命性變革。
3.5、為什么說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答:改革所以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革命,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因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不是對抗性的矛盾,而是一種非對抗性的矛盾,因而它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通過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從而推動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如果把改革看作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那是完全錯誤的。
3.6、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的相互關系?
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兩次革命的關系是:把改革稱為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對于“第一次革命”而言的?!暗谝淮胃锩笔侵感旅裰髦髁x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革。第二次革命是指改革 (開放也是改革)。第一次革命是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社會主義新中國;第二次革命是把一個貧窮落后的社會主義中國變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它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意義絲毫不低于“第一次革命”。因此,把改革稱之為革命并將其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相提并論,是一點也不為過的,但由于兩次革命是兩種不同意義上的革命,它們之間又有著質的區(qū)別。首先,對象不同。第一次革命是對舊的社會制度的革命,是革“三大敵人”的命,消滅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剝削制度。第二次革命是對舊的體制的革命,是革社會主義制度的某些不適應或嚴重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舊的體制的命,是改革舊的社會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其它方面的體制,因而它不是社會制度的革命。其次,性質不同。第一次革命是要解決中國人民與封建主義、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它們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一種對抗性矛盾。第二次革命所要解決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適應生產力發(fā)展要求的,但作為基本制度的實現(xiàn)形式的具體體制卻阻礙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因此,它們的矛盾是一種非對抗性矛盾。從性質上講,第一次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革命,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再次,方法不同。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質的方法解決,這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嚴格遵循的一條原則。 第一次革命所要解決的是中國人民同三大敵人之間的對抗性矛盾,必須采取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的斗爭方法。第二次革命所要解決的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具體體制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是一種非對抗性的矛盾,因而它不需要采用群眾性大規(guī)模階級斗爭的形式,而是在黨和政府領導下有組織有計劃地自覺進行。
3.7、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答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是由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構成的,其主要內容是:(1)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fā)展市場,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這就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qū)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堅持和完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齊合作和競爭。保證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2)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就要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xié)商制度以及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發(fā)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xiàn)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3)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fā)展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就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在建設、繁榮學術和文藝。建設立足中國現(xiàn)實,繼承歷史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吸收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3.8、為何正確理解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之間的關系?
答:按照黨的“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fā)展,保持穩(wěn)定”的方針,正確處理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極為重要。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進的。發(fā)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們要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集中力量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為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
182023-03湖北自考本科《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考前必背重點(下)湖北自考本科《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考前必背重點(下)
-
182023-03湖北自考本科《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考前必背重點(上)湖北自考本科《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考前必背重點(上)
-
022023-03湖北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核心考點(7)湖北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核心考點(7)
-
022023-03湖北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核心考點(6)湖北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核心考點(6)
-
022023-03湖北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核心考點(5)湖北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核心考點(5)
-
022023-03湖北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核心考點(4)湖北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核心考點(4)
已幫助10w萬+意向學歷提升用戶成功上岸
-
毛澤東思想概論
培訓優(yōu)勢:課時考點精講+刷題+沖刺,熟練應對考試題型。全程督促學習,安排好學習計劃。 毛澤東思想概論...自考培訓 -
英語二
本課程既是一門語言實踐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質課程,它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使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 英語二...自考培訓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本書包括兩個部分:自學考試大綱和基本原理。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發(fā)展,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社會及其進程,共產主義社會及其進程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自考培訓 -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科學性、知識性以及實踐性和修養(yǎng)性。它包羅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質、學習成才和法律本質等內容,指導和回答大學生在人生、抱負、信念等方面遍及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自考培訓 -
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依據中央審定的普通高等學?!爸袊F(xiàn)代史綱要”編寫大綱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設計了十章,集中講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一直到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160多年的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 中國近代史綱要...自考培訓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