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商品化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初探
信息商品化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初探
【 作 者 】錢兆華
【作者簡介】錢兆華 副教授,江蘇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鎮(zhèn)江市,212013
【內容提要】信息商品化是商品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信息商品化過程
向深層次的發(fā)展,它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關 鍵 詞】信息商品化/信息/交換/經濟
【 正 文 】
【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分類號】 F062.3
所謂信息商品化,就是指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進行各種現(xiàn)實的產品和
服務交換的基礎上,逐漸把屬于自身的、物品的和社會的各種信息也用來進行交換的過
程。
信息作為商品與物質和服務作為商品相比有其特殊性質:1.非一次性轉移。物質和
服務作為商品進行交換,從本質上說都是一次性轉移的。買主付了錢,就得到了物質或
服務;對賣主來講,就一次性地把一定量和質的物質或服務付給買主。但“信息作為一
種資源……最突出的性質是它的無限性和共享性?!薄?〕因此,信息作為商品來交換時
, 賣主可以把信息賣給盡可能多的買主,而且賣主原來所擁有的信息一般并不會減少。
2.無法進行計劃或調控。大家知道,國家或地區(qū)對經濟生活的計劃和調控都是根據(jù)對經
濟發(fā)展前景的預測作為前提的,而信息作為商品從根本上說是無法預測其生產量和消費
量的,因此任何人都無法對作為商品的信息進行計劃和調控。3.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
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作為商品的物質和服務的成本可以進行定量計算,因而價格也
很容易確定。但作為商品的信息的成本則難以估算,甚至根本無法量化,所以信息的價
格必須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
由于信息這種商品與物質和服務這兩種商品相比具有非常不同的性質,因而它的交
換、流通、消費就對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產生了物質和服務這兩種商品所不具有的特殊影
響。
一、信息商品化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縱觀社會發(fā)展史,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類社會是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社會逐
漸過渡的。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人們只能通過集體勞動勉強維持生存,根本
不存在什么交換。后來,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們開始了社會分工,并有
了少量剩余物品,這就為交換提供了必要條件。然而這并不是交換的充分條件,要使交
換能夠現(xiàn)實地進行,用來交換的物品還必須屬于能夠自由支配自己物品的不同所有者,
而且這些物品還必須能滿足其他人的某種需要。當社會發(fā)展到這些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都具備的時候,商品交換就水到渠成了。
人類進入了封建社會后,商品交換已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商品已經成
了人們社會生活必需品的一部分。不過此時的商品,從形態(tài)看,基本只限于有形的物品
;從范圍看,基本只限于像糧食、工具等維持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從來源看,
基本是家庭或作坊的勞動產品;從數(shù)量看,商品在社會物質財富中所占的比例很小。這
就是說,此時人類仍處于以自然經濟為主的社會形態(tài),商品對人們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
仍非常有限,當然更談不上對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軍事等方面會產生什么
影響了。
18、19世紀人類歷史上的兩次技術革命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同時也極大
地提高了社會分工的專業(yè)化水平,任何生產過程都成了整個社會生產鏈條中的一個鏈節(jié)
,任何個人都以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為他人或為社會而工作。社會生產和社會職業(yè)的專業(yè)
化使得商品的范圍迅速擴大,商品的數(shù)量和類型迅速增多,商品的性質也隨之發(fā)生了根
本的變化。這種變化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就是,此時的交換已不僅僅限于物質產品,人們把
屬于自己的體能也用來進行交換。這就意味著,不僅物質,而且能量也成了商品,勞動
力市場的迅速崛起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人類進入20世紀,尤其是二次大戰(zhàn)以后,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在世
界各地蓬勃興起。正由于此,信息在當今社會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受到
人們的廣泛關注,不少西方學者甚至提出了信息化時代,信息化社會,信息化革命的概
念以強調信息對現(xiàn)代社會的決定性影響。例如,奈斯比特就認為,在“信息社會中起決
定作用的不是資本,而是掌握在大多數(shù)人手中的信息知識?!薄? 〕這樣一來,信息就
理所當然地成了商品。
信息成為商品既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首先,隨著科
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社會生產越來越要依靠知識和管理,即信息越來越成為重要的生產
要素。其次,由于商品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商品類型的多樣化,因此相距非常遙遠的人們
也能進行各種形式的商品交換,這就必然會促進通訊事業(yè)的發(fā)展。再次,隨著社會生產
力的提高,人們維持正常物質生活所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相對來說越來越少,從而可以
把越來越多的時間和金錢花在精神生活上,這樣就使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從事非物
質性勞動來謀生。因此,信息不僅已經成了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也成了人們日常生活
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二、信息商品化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按大多數(shù)學者的意見,信息社會的標準主要是:1.從事信息業(yè)工作的人數(shù)超過總就
業(yè)人數(shù)的50%;2.國民經濟總產值中,信息經濟約占或超過50%;3.知識成為社會發(fā)展
的巨大資源。按此標準,美國進入“信息社會”的時間大約是1967年,日本大約是1977
年?!? 〕從實際情況看,在信息社會中人們所從事的職業(yè)越來越多樣化,專業(yè)化程度
也越來越高。這種趨勢的必然結果是,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成了買主和賣主,每一個人
都得依靠商品交換來維持生計。這就意味著,隨著信息的商品化過程整個社會必然要求
商品的交換和流通應當做到公平化、合理化、有序化和規(guī)范化,否則它就將影響到社會
成員的經濟利益,從而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商品流通和交換的公平化、
合理化、有序化及規(guī)范化呢?不言而喻,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做到
這一點。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把信息的商品化看作是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巨大推
動力。
此外,信息作為商品其分配、消費和價格也必須以市場調節(jié)為基礎。眾所周知,在
人們生活水平還較低,商品經濟還不發(fā)達的情況下,國家可以通過對居民的各種物質需
求進行粗略地統(tǒng)計,通過對社會勞動服務的報酬或勞動力總量的較有效地控制而對社會
產品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進行預測和計劃,并進而把居民的經濟生活控制在一定
的計劃范圍內。然而,當信息成為商品后,國家就無法通過各種計劃形式對居民的經濟
生活進行控制,因為國家實在無法確定信息這種商品的價格,更無法確定它的供應量和
流向。這樣一來,國家就失去了對居民經濟生活進行計劃調節(jié)的最重要的基礎。
事實上,計劃經濟之所以能夠順利地付諸實施,并在實踐中還取得了很大成功,其
主要原因就是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社會商品的范圍仍囿于物質和服務這兩種類型,而
信息還未成為商品,或者用人為手段使之未能成為商品。換句話說,計劃經濟體制的運
行及其在某些方面的成功的前提條件,是社會商品只限于物質產品和勞動服務,代價是
信息不能作為商品,或至少不能作為重要商品在社會上流通,這當然會阻礙商品經濟和
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但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分工的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是一個不以
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過程。所以說,信息商品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這一趨勢
正是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和不斷完善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三、信息商品化促進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 〕很明顯,人的這些需要是從物質性需要
向精神性需要逐漸過渡的。最低層次的生理需要純粹是物質性需要,而最高層次的自我
實現(xiàn)需要則完全是精神性需要。不過應當指出的是,至少從統(tǒng)計學角度上講,人的不同
層次需要的實現(xiàn)強烈地受到社會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在生產力水平很低的古代社會,絕大
多數(shù)人都只能勉強滿足生理和安全需要,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只是極少數(shù)人的“奢侈品
”。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層次的精神性需要已成為越來
越多的人追求的目標,而信息商品化的出現(xiàn)不僅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提供了充分的條件,而
且還成了人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一種巨大的刺激力量。因此我們說,信息商品化有
力地促進了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
(一)信息商品化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前面我們已經指出,人們把信息作為商
品來消費,從總體上說是屬于滿足自己的精神性需要,如欣賞藝術作品,交流感情,接
受各種形式的教育等等,即使企業(yè)把作為生產要素的信息看成是一種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的生
產投入,但在本質上這仍屬于“精神變物質”的范疇。
不僅信息的消費和流通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且社會上信息的急劇增加
(所謂“信息爆炸”)和越來越多的人從事信息的交換本身,也是精神文明進步的一個
重要標志。由于信息具有一種共享性,因而與人們的物質和服務消費不同,人們的信息
消費不僅使買者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而且使賣者同樣受到其信息內容的感染和熏陶。
所以說,作為商品的信息無論是買或賣,都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二)信息商品化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作為商品的信息的消費和流通,既
滿足了人們精神生活的暫時需要,同時又會在人們的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而產生長期
的影響。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信息消費將會導致人們思想觀念發(fā)生變化。事實上,
當今社會中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之所以越來越快,正是由于信息消費范圍的不斷擴大所
致。如人與人之間應當相互平等,相互信任;人與自然應當保持協(xié)調和諧;市場競爭應
當公
【 作 者 】錢兆華
【作者簡介】錢兆華 副教授,江蘇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鎮(zhèn)江市,212013
【內容提要】信息商品化是商品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隨著信息商品化過程
向深層次的發(fā)展,它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關 鍵 詞】信息商品化/信息/交換/經濟
【 正 文 】
【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分類號】 F062.3
所謂信息商品化,就是指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在進行各種現(xiàn)實的產品和
服務交換的基礎上,逐漸把屬于自身的、物品的和社會的各種信息也用來進行交換的過
程。
信息作為商品與物質和服務作為商品相比有其特殊性質:1.非一次性轉移。物質和
服務作為商品進行交換,從本質上說都是一次性轉移的。買主付了錢,就得到了物質或
服務;對賣主來講,就一次性地把一定量和質的物質或服務付給買主。但“信息作為一
種資源……最突出的性質是它的無限性和共享性?!薄?〕因此,信息作為商品來交換時
, 賣主可以把信息賣給盡可能多的買主,而且賣主原來所擁有的信息一般并不會減少。
2.無法進行計劃或調控。大家知道,國家或地區(qū)對經濟生活的計劃和調控都是根據(jù)對經
濟發(fā)展前景的預測作為前提的,而信息作為商品從根本上說是無法預測其生產量和消費
量的,因此任何人都無法對作為商品的信息進行計劃和調控。3.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
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作為商品的物質和服務的成本可以進行定量計算,因而價格也
很容易確定。但作為商品的信息的成本則難以估算,甚至根本無法量化,所以信息的價
格必須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
由于信息這種商品與物質和服務這兩種商品相比具有非常不同的性質,因而它的交
換、流通、消費就對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產生了物質和服務這兩種商品所不具有的特殊影
響。
一、信息商品化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縱觀社會發(fā)展史,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類社會是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社會逐
漸過渡的。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人們只能通過集體勞動勉強維持生存,根本
不存在什么交換。后來,社會生產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們開始了社會分工,并有
了少量剩余物品,這就為交換提供了必要條件。然而這并不是交換的充分條件,要使交
換能夠現(xiàn)實地進行,用來交換的物品還必須屬于能夠自由支配自己物品的不同所有者,
而且這些物品還必須能滿足其他人的某種需要。當社會發(fā)展到這些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都具備的時候,商品交換就水到渠成了。
人類進入了封建社會后,商品交換已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商品已經成
了人們社會生活必需品的一部分。不過此時的商品,從形態(tài)看,基本只限于有形的物品
;從范圍看,基本只限于像糧食、工具等維持人們的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從來源看,
基本是家庭或作坊的勞動產品;從數(shù)量看,商品在社會物質財富中所占的比例很小。這
就是說,此時人類仍處于以自然經濟為主的社會形態(tài),商品對人們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
仍非常有限,當然更談不上對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軍事等方面會產生什么
影響了。
18、19世紀人類歷史上的兩次技術革命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同時也極大
地提高了社會分工的專業(yè)化水平,任何生產過程都成了整個社會生產鏈條中的一個鏈節(jié)
,任何個人都以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為他人或為社會而工作。社會生產和社會職業(yè)的專業(yè)
化使得商品的范圍迅速擴大,商品的數(shù)量和類型迅速增多,商品的性質也隨之發(fā)生了根
本的變化。這種變化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就是,此時的交換已不僅僅限于物質產品,人們把
屬于自己的體能也用來進行交換。這就意味著,不僅物質,而且能量也成了商品,勞動
力市場的迅速崛起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人類進入20世紀,尤其是二次大戰(zhàn)以后,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在世
界各地蓬勃興起。正由于此,信息在當今社會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受到
人們的廣泛關注,不少西方學者甚至提出了信息化時代,信息化社會,信息化革命的概
念以強調信息對現(xiàn)代社會的決定性影響。例如,奈斯比特就認為,在“信息社會中起決
定作用的不是資本,而是掌握在大多數(shù)人手中的信息知識?!薄? 〕這樣一來,信息就
理所當然地成了商品。
信息成為商品既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首先,隨著科
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社會生產越來越要依靠知識和管理,即信息越來越成為重要的生產
要素。其次,由于商品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商品類型的多樣化,因此相距非常遙遠的人們
也能進行各種形式的商品交換,這就必然會促進通訊事業(yè)的發(fā)展。再次,隨著社會生產
力的提高,人們維持正常物質生活所需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相對來說越來越少,從而可以
把越來越多的時間和金錢花在精神生活上,這樣就使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從事非物
質性勞動來謀生。因此,信息不僅已經成了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也成了人們日常生活
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二、信息商品化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按大多數(shù)學者的意見,信息社會的標準主要是:1.從事信息業(yè)工作的人數(shù)超過總就
業(yè)人數(shù)的50%;2.國民經濟總產值中,信息經濟約占或超過50%;3.知識成為社會發(fā)展
的巨大資源。按此標準,美國進入“信息社會”的時間大約是1967年,日本大約是1977
年?!? 〕從實際情況看,在信息社會中人們所從事的職業(yè)越來越多樣化,專業(yè)化程度
也越來越高。這種趨勢的必然結果是,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成了買主和賣主,每一個人
都得依靠商品交換來維持生計。這就意味著,隨著信息的商品化過程整個社會必然要求
商品的交換和流通應當做到公平化、合理化、有序化和規(guī)范化,否則它就將影響到社會
成員的經濟利益,從而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商品流通和交換的公平化、
合理化、有序化及規(guī)范化呢?不言而喻,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做到
這一點。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把信息的商品化看作是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巨大推
動力。
此外,信息作為商品其分配、消費和價格也必須以市場調節(jié)為基礎。眾所周知,在
人們生活水平還較低,商品經濟還不發(fā)達的情況下,國家可以通過對居民的各種物質需
求進行粗略地統(tǒng)計,通過對社會勞動服務的報酬或勞動力總量的較有效地控制而對社會
產品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進行預測和計劃,并進而把居民的經濟生活控制在一定
的計劃范圍內。然而,當信息成為商品后,國家就無法通過各種計劃形式對居民的經濟
生活進行控制,因為國家實在無法確定信息這種商品的價格,更無法確定它的供應量和
流向。這樣一來,國家就失去了對居民經濟生活進行計劃調節(jié)的最重要的基礎。
事實上,計劃經濟之所以能夠順利地付諸實施,并在實踐中還取得了很大成功,其
主要原因就是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社會商品的范圍仍囿于物質和服務這兩種類型,而
信息還未成為商品,或者用人為手段使之未能成為商品。換句話說,計劃經濟體制的運
行及其在某些方面的成功的前提條件,是社會商品只限于物質產品和勞動服務,代價是
信息不能作為商品,或至少不能作為重要商品在社會上流通,這當然會阻礙商品經濟和
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但是,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分工的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是一個不以
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過程。所以說,信息商品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而這一趨勢
正是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和不斷完善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三、信息商品化促進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 〕很明顯,人的這些需要是從物質性需要
向精神性需要逐漸過渡的。最低層次的生理需要純粹是物質性需要,而最高層次的自我
實現(xiàn)需要則完全是精神性需要。不過應當指出的是,至少從統(tǒng)計學角度上講,人的不同
層次需要的實現(xiàn)強烈地受到社會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在生產力水平很低的古代社會,絕大
多數(shù)人都只能勉強滿足生理和安全需要,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只是極少數(shù)人的“奢侈品
”。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層次的精神性需要已成為越來
越多的人追求的目標,而信息商品化的出現(xiàn)不僅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提供了充分的條件,而
且還成了人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一種巨大的刺激力量。因此我們說,信息商品化有
力地促進了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
(一)信息商品化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前面我們已經指出,人們把信息作為商
品來消費,從總體上說是屬于滿足自己的精神性需要,如欣賞藝術作品,交流感情,接
受各種形式的教育等等,即使企業(yè)把作為生產要素的信息看成是一種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的生
產投入,但在本質上這仍屬于“精神變物質”的范疇。
不僅信息的消費和流通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且社會上信息的急劇增加
(所謂“信息爆炸”)和越來越多的人從事信息的交換本身,也是精神文明進步的一個
重要標志。由于信息具有一種共享性,因而與人們的物質和服務消費不同,人們的信息
消費不僅使買者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而且使賣者同樣受到其信息內容的感染和熏陶。
所以說,作為商品的信息無論是買或賣,都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二)信息商品化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作為商品的信息的消費和流通,既
滿足了人們精神生活的暫時需要,同時又會在人們的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而產生長期
的影響。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信息消費將會導致人們思想觀念發(fā)生變化。事實上,
當今社會中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之所以越來越快,正是由于信息消費范圍的不斷擴大所
致。如人與人之間應當相互平等,相互信任;人與自然應當保持協(xié)調和諧;市場競爭應
當公
結束
本文標簽
特別聲明:1.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湖北自考網(wǎ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湖北自考網(wǎng)(www.heywebguys.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wǎng)為準!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wǎng)為準!
"信息商品化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初探" 相關文章推薦
-
122023-04湖北自考風景園林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湖北自考風景園林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
-
122023-04湖北自考土木工程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湖北自考土木工程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
-
122023-04湖北自考計算機信息安全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湖北自考計算機信息安全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
-
122023-04湖北自考建筑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湖北自考建筑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
-
122023-04湖北自考軟件工程本科畢業(yè)論文湖北自考軟件工程本科畢業(yè)論文
-
122023-04湖北自考網(wǎng)絡工程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湖北自考網(wǎng)絡工程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
限時,免費獲取學歷提升方案
已幫助10w萬+意向學歷提升用戶成功上岸
推薦信息
武漢自考專題推薦
毛澤東思想概論
培訓優(yōu)勢:課時考點精講+刷題+沖刺,熟練應對考試題型。全程督促學習,安排好學習計劃。 毛澤東思想概論...自考培訓英語二
本課程既是一門語言實踐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質課程,它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使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 英語二...自考培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本書包括兩個部分:自學考試大綱和基本原理。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發(fā)展,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社會及其進程,共產主義社會及其進程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自考培訓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科學性、知識性以及實踐性和修養(yǎng)性。它包羅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質、學習成才和法律本質等內容,指導和回答大學生在人生、抱負、信念等方面遍及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自考培訓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依據(jù)中央審定的普通高等學校“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編寫大綱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設計了十章,集中講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一直到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160多年的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 中國近代史綱要...自考培訓
湖北自考動態(tài)
自考熱門標簽
- 2025年上半年武漢大學自考成人學士學位申報工作通知
- 2025年武漢商學院全日制自考本科助學班招生簡章
- 2025年春季武漢輕工大學自考本科生學士學位外語赴考公告
- 2025年四月湖北自考什么時候出成績?速來了解
- 2025年上半年武漢紡織大學自考畢業(yè)生學士學位論文審核工作通知
- 2025年湖北省成人學士學位外語考試湖北大學考生成績查詢、復核通知
- 2025年上半年湖北工業(yè)大學自考本科畢業(yè)生學士學位外語水平考試赴考須知
- 湖北自考助學班考生如何在自考平臺進行注冊?速來了解!
- 202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湖北大學自考考點赴考通告
- 202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湖北理工學院自考考點赴考通知 查看更多
微信公眾號
考試交流群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