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概論筆記(第五章)
1.語義就是語言的意義,是語言形式表達的內容。
包含:①理性意義(基本要素):對主客觀世界的認識。②非理性意義:說話人的主觀情感、態(tài)度以及語體風格等方面的內容,它一般總是附著在特定的理性意義之上的。
2.語義是同語言形式結合在一起的意義,語義的基本特征是同語言形式的結合。
備注:語言形式分類:①語匯形式②語法形式。
3.①由語匯形式表達的語義通常叫“詞匯意義”。
②由語法形式表達的語義叫“語法意義”。
4.語言形式所表達的意義有一般與個別、穩(wěn)定與臨時的分別。
備注:1)語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際場合和知識背景等語境因素得作用下所表達得個別的臨時的意義叫“語境意義”。
2)語言形式本身所表達的一般的穩(wěn)定的意義叫“語言意義”。
5.在語義中,句義和詞義具有突出的地位。
①句子是言語交際的基本單位,句義是更大單位意義的基礎。
②要了解義一個句子的意義,必須首先了解句中詞語的意義,當然要對詞義的了解。
6.詞義的性質:①概括性②模糊性③民族性備注:1)概括性是語義的重要屬性。語言形式所表達的意義都是概括的,一般的
2)模糊性是指詞義所反映的對象只有一個大致的范圍,而沒有明確的界限。是社會交際活動的需要。
3)在通常的情況下,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語言。由于不同的民族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同,對客觀的概括和分類也會存在差異,因而不同語言的語義也會有所不同,這就是語義的民族特點。表現:①語義上②詞語的非理性意義方面③詞語的多義化的過程。
第二節(jié)語義的結構
1.詞是音義結合的語言單位。 詞義是指詞的語音形式所表達的內容。
2.詞的意義包括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兩部分。
即詞義的構成:①理性意義②非理性意義
備注:㈠詞的理性意義:①定義:同詞的語音形式結合在一起的,對一定對象的區(qū)別性特殊的認識。
②產生:通過人的抽象思維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種對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
③詞義也可以反映精神世界的對象。
④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異而分為兩種類型:A“通俗意義”:人們對事物所具有的一組非本質特征的反映B“科學意義” :是人們對事物的本質特征的反映。
⑤詞的理性意義是詞義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
㈡詞的非理性意義
①定義:附著在詞的理性意義之上的,又叫做詞義的“附加色彩”。
②詞的非理性意義主要表現:
A感情色彩。
定義:人們在反映客觀顯示的同時,還可能表現出對該現象的主觀態(tài)度,從而在詞的理性意義上增添了一層附加色彩,這種詞義所帶有 的對顯示現象的主觀態(tài)度就是感情色彩!
分類:“褒義色彩”和“貶義色彩”
B語體色彩。
定義:如果一個詞語只用于或經常用于某種語體之中,就會帶上這種語體色彩,這就是詞的“語體色彩”
分類:“口語色彩”和“書面語色彩”
C是形象色彩。詞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詞內部的組成成分所引起的對事物視覺形象或聽覺形象的聯想。
3.義項是對一定對象的概括反映。義項是詞典釋義的最小單位。
4.義項既包括詞的理性意義,也包括附著在理性意義上面的附加色彩。
5.義項的概括性:義項是從詞語的各種用例中概括出來的共同的、一般的、穩(wěn)定的意義,不包括詞語在特定 的語言環(huán)境中顯現的個別的,具體的臨時的意義。
6.義項可以進一步分解位一束更小的語義構成成分的集合。由分析義項得到的詞義的語義特征叫做“義素”,又叫“語義成分”、“語義原子”。
7.義素是理論分析的結果,是一種不與語音形式相聯系的抽象的語義單位。
8.義素分析就是把詞語的義項進一步分析為若干義素的組合,以便說明詞義的結構、詞義之間的異同以及詞義之間的各種關系。
9.義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對比法。
義素分析通常三個步驟:①確定對比的范圍。②比較詞義的異同。③整理和描寫。
義素分析的目的:揭示詞義之間的共性和個性。
10.義素分析的要求:
①力求做到準確。分析的結果必須準確的反映詞語的所指范圍不能過寬過窄。
②力求簡明。 分析的過程中應用盡可能少的義素來揭示詞義的特征。
11.義素分析的作用:①義素分析可以清楚、簡潔地說明詞義的結構,便于比較詞義之間的異同,便于揭示近義詞、反義詞等詞義關系,有利于詞義的研究、學習和掌握。
②有助于說明詞語組合的語義限制條件。
③可以使語義的描寫形式化。
12.義素分析存在的問題:
① 義素分析尚未有客觀的分析標準和依據,帶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
②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義素的數量也發(fā)生變化,不是預先設定的。
第三節(jié)詞義的聚合
1.單義詞:一個詞的意義可概括反映一類對象,也就是只有一個義項,這類詞叫“單義詞”。2.多義詞:一個詞的意義可以概括反映幾個互相聯系的幾類對象,也就是包含幾個相互聯系的義項,這類詞叫“多義詞”。
3.多義詞的多個意義中,最初的那個意義叫“本義”。
4.多義詞的其他意義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本義衍生出來的,這些后來衍生出來的意義叫“派生義”,也叫“引申義”。
5.多義詞的多個意義中,總由義個是某個時期最常用最主要的,這個意義叫“基本義”。
7.本義和基本義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8.詞由單義→多義的根源:
①客觀對象之間的各種聯系是詞語多義化的現實基礎。
②詞語的多義化是語言經濟原則的必然產物。
9.派生意產生的途徑:“借代”和 “比喻”。
10.多義詞在使用中一般不會產生歧義:
①特定的上下文使多義詞只體現一個意義。
特定的交際環(huán)境使多義詞只體現一個意義。
11. 多義詞和同音詞:
①共同點:都是以一個語音形式來表示多個意義。
②區(qū)別:多義詞的各個意義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同音詞的意義之間則沒有任何聯系;多義詞是一個詞兼有幾個互相有聯系的意義,是詞義的一種聚合方式,而同音詞則是兩個或幾個不同的詞,與詞義的聚合沒有直接的關系。
12.以不同的語音形式表達相同或相近的意義,就是同義詞。同義詞是指一種語言或方言中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
13.同義詞的類型:①等義詞②近義詞
備注:(一)等義詞:
① 定義:包括理性意義和非理性意義(附加色彩)在內的詞義完全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
② 一般來說,等義詞在語言中大多不能長期存在!
㈡近義詞
①定義:指理性意義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細微差別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
②一般所說的同義詞絕大多數都屬于近義詞。
③近義詞之間的差別:A表現在詞的理性意義上B表現在非理性意義上。C使用范圍的不同。
④近義詞的作用:A在說話或協(xié)作時選擇恰當的近義詞可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B很好的修辭手段,使語言表達精密,得體,富于變化,增強表達的效果。
㈢一個多義詞可能在不同義項上與不同的詞構成同義詞。
14.反義詞
1) 定義:一種語言或方言中意義相反的兩個詞。
2) 分類:① “絕對反義詞”②“相對反義詞”。
備注:(一)如果兩個反義詞處于矛盾關系之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必然肯定另一方,兩者之間沒有非此非彼的中間狀態(tài)存在,這類反義詞就叫絕對反義詞。 ㈡如果兩個反義詞處在反對關系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另一方則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間存在著非此非彼的中間狀態(tài),這類反義詞就叫相對反義詞。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匯總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匯總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十章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十章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九章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九章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八章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八章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七章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七章
-
252023-03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六章湖北自學考試中學語文教學法課程考試大綱:第六章
已幫助10w萬+意向學歷提升用戶成功上岸
毛澤東思想概論
培訓優(yōu)勢:課時考點精講+刷題+沖刺,熟練應對考試題型。全程督促學習,安排好學習計劃。 毛澤東思想概論...自考培訓英語二
本課程既是一門語言實踐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質課程,它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使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 英語二...自考培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本書包括兩個部分:自學考試大綱和基本原理。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發(fā)展,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社會及其進程,共產主義社會及其進程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自考培訓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科學性、知識性以及實踐性和修養(yǎng)性。它包羅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質、學習成才和法律本質等內容,指導和回答大學生在人生、抱負、信念等方面遍及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自考培訓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依據中央審定的普通高等學?!爸袊F代史綱要”編寫大綱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設計了十章,集中講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一直到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16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歷史。 中國近代史綱要...自考培訓
![湖北自考網微信公眾號 湖北自考網微信公眾號](/yx_style/images/ewm.jpg)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程。